



上一页
下一页
个人陶艺作品展示 苏沛权
论柴烧,一场从物我之间、生死流转至浴火重生的超级轮回,在澳门,这等勾当我辈等人已干了二十年,物是人非,醒然回顾谁来问得失?
近几年江西仙人洞遗址又就被挖掘到有烧陶的证据,专家断定约在三万年前,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成就相比,澳门二十年的柴烧历史简直是微不足道之事,然而事物的价值既有客观的一面,更有非理性的主观存在,对澳门一群陶艺柴烧爱好者而言,那是开天辟地、从素烧至瓷器之文化传承大事,在邻近地区之中默默的走着自己的道路。
当下陶瓷工业技术之完备,质量之精致,售价之低廉,使很多人深感困惑为何仍要坚持要柴烧,情况正如十九世纪画家面对发明摄影术的冲击,陷入一片绝望与沮丧之中,但一百多年过去了,绘画仍在屹立不倒,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艺术与商品之别,或许是人性与物质、个性与共性,趣味与呆板之别,就像计算机绘画与水墨画的趣味截然不同,陶瓷柴烧与工业化瓷品之间的美学鸿沟还是客观地存在,如何欣赏、体验柴烧之作成为至关键之事。
就物我而观之,岩石始自混沌地壳固化的一刻,天长的久的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,终于死去化春泥,自由流淌在山麓与河溪之间,成为陶瓷坯体的原料,仍然健在的岩石命运更悲惨地被好事者千锤万碓成釉末,推进千度烈火之中,却没想到又在浴火中升华重生,回复当初的坚实身驱,成就光彩灿然的颜值,再也不是当初貌不惊人的丑模样。
五行也轮回,吸天地丽水佳木长,木生火,看似燃烧自己、壮烈牺牲的木柴,随缕缕轻烟飞舞于烈火之风,落栖于土坯之表,为之再添上一笔华彩,当初素颜至今也浓艳。但哀一口氧气含碳滋育万木,生生不息,人于天地之间也如是观。极尽人事操控终究系于天成,正是柴烧的生命流转变奏曲引人入迷之处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