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樂燒-RAKU》—高溫狀態下的窯外處理技術

十六世紀日本茶碗的燒製技術,現今流行於世,因此具有獨特的材質魅力,吸引著廣大的陶藝愛好者,正常的燒成流程中,無論是高溫或低溫狀態,陶瓷作品一直留在窯內,直至出窯才一睹作品的最終燒成效果,但樂燒是在釉熔融的高溫階段打開窯門取出作品,進行各種窯外處理的手法,使釉面及坯體產生複雜多變的效果,因此,樂燒是一種高溫窯外處理作品的技術手段。

特徵:1.  通常使用低溫銅釉,燒成溫度在900-1100℃之間;

  • 燒成週期比較短,在1-2小時左右;
  • 坯體必須素燒;
  • 坯體原料需要特別調配,以適應急速降溫;
  • 能進行局部還原處理,使釉色變化豐富;
  • 坯體尚能吸收碳而變黑,貌似黑陶,能増色彩強對比效果;
  • 進行窯外處理的方式很多,效果也具有多樣性;
  • 急速冷卻,短時間內就看到最終的效果。

過程:以局部還原處理為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 坯體先進行素燒,塗上低溫釉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入窯燒至900-1100℃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 穿戴高溫防護衣、手套、面罩用鐵鉗把作品從窯內夾出來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 投入放有報紙、木屑的鐵桶內,產生燃燒,使釉色出現還原效

的變化效果;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5. 待火燄漸弱,蓋上鐵桶,冷卻一段時間,取出作品投入水中急

速降溫。

影響釉色最終效果的因素:

  1. 較高的燒成溫度及較長時間保溫;
  2. 作品投入鐵桶時的位置,釉面露出空氣中,多半得到銅的氧化效果;
  3. 施薄釉通常比較色彩多變;
  4. 坯體可施白色或顏色化妝土;
  5. 局部小面積點上銅粉,容易得到銅的金屬光澤效果;
  6. 局部小面積沾上幾粒銅線,也有的金屬光澤效果。
  7. 含油脂的木屑、咖啡屑……等使坯體有很好的黑陶效果。
銅釉隨氣氛變化產生紅、綠及金屬光澤
局部上釉,無釉之處會吸碳變黑
局部加溫使銅釉顏色更豐富
局部只塗透明釉產生的黑白對比效果
鹼性釉會使銅不發綠色而發天藍色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粤公网安备 44049002000800号

粤ICP备202112750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