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配釉初階-1》

陶瓷工藝技術包含成型、釉藥、燒成及裝飾四部分,而最終陶瓷材質感主要體現在釉的成份與燒成兩方面,原料相近卻幻化出南宋官窯綠玉冰裂,耀州窯的碧水通透,更有龍泉窯溫玉瑩雅,學習陶藝者何不踏入釉藥的練金術士殿堂,嘗試提煉自己的寶貝?

配釉的工具與材料不太多,主要有鉀長石、低、中溫熔塊、石英、高嶺土,碳酸鋰、氧化鈷、CMC、皂土、天平、研缽、高速球磨機……等。一般人以為機器磨的釉會優於人工手磨的釉,事實上各有特色,尤其追求特殊質感的釉,手工研磨更加靈活處理。

釉主要分為四部分:(一)釉基、(二)助熔劑、(三)發色劑、(四)添加劑。

本次目標是配製燒成溫度為1200度的紫紅釉,因此,釉基選擇石英為3.25摩耳,氧化鋁為0.45摩耳,兩者比值約為7.2,處於光澤區內,另加9%的氧化鈷作發色劑,釉中含有0.04摩耳的滑石,預計能發紫紅色,分別以手工磨釉及高速球磨機磨釉。其中手工磨釉的滑石是後期添加,稍為研磨一下,並不均勻,但效果令人滿意的。

釉的四組成部分
各種研缽
天平比電子秤更靈敏,適合秤小量的原料
發色劑與熔塊
1200度各色試釉片
石英與氧化鋁的比例決定釉面的光澤
石英與氧化鋁的比例改變釉的燒成溫度
手工研磨的紫紅釉效果
右邊兩小試片是高速球磨機的紫紅釉效果,均勻但缺少變化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粤公网安备 44049002000800号

粤ICP备2021127503号-1